文/余遠炫
唐朝取代了隋朝政權,但來自北方的東突厥一直是威脅。
唐高祖李淵太原起兵時,為了避免與東突厥作戰,於是向突厥稱臣。
李淵去世後,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兵臨渭水河邊,唐太宗輕騎率領房玄齡等大臣,隔岸與頡利可汗對話。唐太宗一身膽識,讓頡利知難而退,但也從此引為奇恥大辱,加強訓練軍隊,立志報仇。
這個大仇在李靖手上得報。李靖趁東突厥內部紛亂時,從馬邑出發率領三千精銳騎兵,直奔惡陽嶺深入東突厥境內。這個突如其來的軍事行動震驚東突厥,頡利可汗大驚,認為唐朝必動傾全國之力攻打。
這時李靖又用離間計,策動頡利可汗的心腹蘇康密歸降。貞觀四年李靖率兵攻進定襄,救出了遭東突厥俘虜的隋煬帝蕭皇后,並派人將他們送回長安。
頡利可汗退回到鐵山大本營並派使者到長安謝罪。唐太宗隨後派唐儉為特使到東突厥安撫頡利可汗。這一招不僅可以讓頡利可汗暴露自己隱藏的位置,又可讓頡利可汗以為談判順利而鬆懈戒備。
李靖相當清楚唐太宗的內心想法,於是會同李勣等人,率精騎一萬,軍糧二十天份,突襲頡利可汗。李靖掌握良機度陰山,把頡利可汗徹底打敗,將他俘虜。
這一仗也威震西北諸國,回紇等部落紛來長安稱臣,尊唐太宗為「天可汗」。西域諸國也陸續稱臣,大唐聲威遠播。
李靖建立了戰功,讓唐太宗一雪渭水之恥,並獲得「天可汗」尊號。但有言官舉發李靖攻打東突厥時放任部隊搶奪珍寶,李靖則是向太宗謝罪,並不做任何辯護。過了一段時間,太宗冷靜思考,以隋朝的例子為鑑,赦免李靖治軍無方,並讓他升官晉爵。
李靖後來又平定吐谷渾的侵犯,但又被人參了一本,說他想要造反。唐太宗派官員進行調查,最後選擇了相信李靖,處分了誣告的人,但從此以後李靖就謹言慎行,閉門謝客,就連親戚也不能隨便進家門。
所謂「飛鳥盡,良弓藏」,李靖非常了解當中的奧妙,所以行事低調,進退之間,小心翼翼,不讓有功高震主的疑慮,把所有功勞都歸給唐太宗。收斂鋒芒的李靖,後來以八十高齡善終過世,相當的難得。
(相關內容在下午三點警廣FM104.9頻道《一點新樂園》節目同步播放,歡迎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