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公館石墻村的石母祠。圖/梁純綉 文/梁純綉
一日,和母親走在鄉間小路,赫然發現路邊有一石碑,上面刻有「石母祠」三字,內心很是疑惑,怎麼會有人供俸石頭,且將它視同母親?
石碑上記載:「自古以來流傳一種風俗,孩子出生之後,經常遭逢危厄疾病或不易撫養,有錢人家會認拜外人當義父義母,而貧戶人家無多餘財帛來認拜,只得以有靈氣之大石頭為義父母,期盼能庇佑孩子好好成長。」看了石碑上的文字,再加上母親的解說,豁然明白,對於天下父母心,又多了一番體認。
母親說:「你外婆生了十個孩子,食指浩繁,家裡環境又苦,三餐溫飽都成問題,最擔心孩子生病了,哪有閒錢就醫?住家附近有一塊石頭,鄉里的人都說它有靈性,會保佑孩子平平安安,所以,外婆的十個孩子還有另一個母親——石母。」
我好奇問道,既然要認石母,有什麼膜拜儀式嗎?母親說:「早期所說的石母,就是一顆石頭而已。善男信女帶著香,牽著孩子,舉香稟告石母後就算『認娘』了,逢年過節,則較隆重,會準備三牲祭拜。」
母親接著又說:「後來,有人認為讓石母在荒郊野外風吹雨淋,過於委屈,於是搭建廟宇或設護欄讓祂安身;石母坐落在廟裡後,有些廟方會給小孩一枚古銅錢,以紅線串起做為護身符。」
有了上述的因緣,筆者繼續田調有關石母的傳聞,大抵六十歲以上,成長於農業社會,居住在桃竹苗山區的客家人對此習俗較有印象,本身往往也是石母的義子,而年輕人則感到陌生。
自古以來,人們常把石頭視為力量、生命、富饒、永恆的象徵,而石母祠更蘊含孺慕之情及母愛的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