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廟隱身於村莊的小廟,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圖/徐羽筠文/徐羽筠
位於苗栗縣公館鄉五穀國小附近的伏波廟,主祀馬援將軍,建於清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最初以石板建造,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改建成現今的廟宇,外觀看起來與土地公廟無異,但歷史悠久,且是苗栗客家庄的特有信仰。
馬援,東漢扶風郡茂陵人,少有大志,著名軍事家。漢光武帝時,官拜伏波將軍,世稱馬伏波。馬援將軍心繫蒼生,老百姓自然崇敬他,且將他神格化。伏波廟的設廟緣起有二說:一謂,當年五穀崗(即五穀國小一帶區域)初闢,漢人與盜匪時有糾葛,漢人不勝其擾,便設伏波廟祀奉伏波將軍,以威盜匪。二謂,伏波廟現地早年是一片荒蕪之地,該地有小溪,每遇洪水即淹沒附近農田,為化解水患,即建立伏波廟祀奉伏波將軍。以上二說,都有藉馬援的威名「降伏波濤」之意。
當地居民認為馬援將軍可以安定地方,更視他為孩子的守護神。凡新生兒出生後,被算命先生卜算命中有「帶弓」、「帶劍」,或與父母相剋者,只要認「伏波將軍」為義父,便會平安無事。農曆八月十三日是伏波將軍聖誕日,每到這一天,或前十天開始,義子義女會回來向義父祝壽及感謝庇佑。
伏波廟隱身於村莊的小廟,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馬援將軍身後千餘年,成為十方孩子的乾爹,是傳奇,也是神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