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飛虎隊志願來華五十周年,一九九○年九月二十六日發行紀念郵票。圖/許峰源 文/許峰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隨著戰場上的變化,原本充作航空運輸的飛機,漸漸變成轟炸機、戰鬥機及偵察機,加入戰爭之中。戰爭結束後,許多工業國家不斷提升飛機性能,訓練飛行員,強化空戰實力,也成為各國兵家必爭之術。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一九三三年「長城戰役」、「熱河戰役」接續爆發,中日兩國已進入準戰爭狀態。一九三四年,中國航空委員會成立,加強空軍的建制工作。一九三六年,宋美齡出任航空委員會祕書長,這是她生平唯一出任公職的紀錄,除參與每周例行性會務討論,更設法延聘美籍顧問來華,提升中國的空中作戰力量。
一九三七年三月,宋美齡邀請美國退役軍官陳納德來華擔任顧問,為期三個月,每月可領月薪一千美元,再視情況額外給予外交津貼,配合安排汽車、司機、翻譯人員;並可以駕駛中國軍機,藉此觀察中國空軍存在問題,提出改善的建議。五月,陳納德從舊金山搭乘郵輪離開美國,準備過境日本神戶再轉往中國上海。
他抵達日本神戶時,租了一輛敞篷車,帶上相機,以旅遊觀光之名,短短幾天跑遍日本,記錄下工業區、建築物、輪船航線、機場與空軍基地概況,敏銳嗅出日本積極投注軍火工業,預料中日戰爭即將一觸即發,沒想到真的一語成讖。
陳納德結束日本旅遊,從神戶搭乘輪船經過廣島、下關,抵達上海。隨即,在宋美齡的安排下會面,沒想到兩人一見如故,談論的話題都鎖定在如何讓羽翼未豐的中國空軍,能夠更上一層樓。在此之後,陳納德接受安排,前往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與洛陽分校,考察飛行員教育訓練方式,提出許多改善的建議。
過了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全面對日抗戰,官方對外宣稱空軍擁有五百架飛機,以及充沛飛行人力,將投入抗戰的行列。對此,陳納德勇於向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報告,說明他的實際觀察:中國方面能夠飛上天空作戰的飛機只有九十一架,名義上有一千四百名飛行員,但大多數都是初級人員,缺乏空中爭戰經驗,根本無法與日本匹敵。這讓國民政府高層意識到必須持續再向外國添購軍機、招募與訓練中國飛行員,而更迫切之道則是雇用外籍飛行員,立即加入對日抗戰陣容,以抵禦日本空軍所帶來的威脅。
同年十月,美國、英國、法國與荷蘭等國飛行員陸續投效中國空軍,在漢口組織外籍飛行員隊伍,培養彼此飛行默契,研究突破日軍攻擊的戰術。
一九三八年一月,這支外籍飛行員隊伍經改編為第十四國際志願隊,陳納德以顧問之名加入,展開對日空戰計畫。只是,外籍飛行員磨合之際,即出現指揮權與溝通障礙,紀律方面叢生弊端,加上日本大分貝抗議不得聘用外國雇傭軍投入戰場,使得這支國際志願隊在三月就遭到裁撤,外籍飛行員紛紛離境回國。陳納德繼續被留用,調往昆明中央航空學校,傳授空軍戰術課程、美式戰機駕駛技術,培育中國空軍駕駛員投入戰場。
一九三九年十月,日本戰機對四川展開更大規模的轟炸,陳納德臨危授命緊急返回美國,暗中協助中方向美國購買新式戰鬥機,以及試圖招募美國飛行員來華參戰。然而,這些任務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一九四○年初,依據陳納德觀察中國與日本飛機數量為一比五十三,日本幾乎已經完全壓制中國的制空權,危急情勢可見一斑。十一月,陳納德與中國空軍司令毛邦初兩人,奉令前往美國求援,盼望能夠採購六百餘架飛機、補充彈藥軍需,聘請志願人士來華協助訓練飛行員。這一次,陳納德在美國與宋子文攜手合作,讓美國高層清楚認知中國艱難處境而獲得回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