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似有濃妝出絳紗,行光一道映朝霞。飄香送豔春多少,猶見真紅耐久花。 圖/陳牧雨文/陳牧雨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山茶釋名〉裡說:「其葉類茗,又可作飲,故得茶名。」
自古山茶的品種很多,所以山茶花的別稱也不少。單就《群芳譜》記載,就有「月丹」、「滇茶」、「蜀茶」、「照殿紅」、「曼陀羅」等稱謂。明代王世懋《花疏》則稱之為「茶梅」。
栽培山茶花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四大名花之一。
唐代僧人貫休禪師有一首描述山茶花的詩句:「風載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今朝一朵墜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可見茶花很早就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之中。
南宋詩人范成大亦有詩〈十一月十日海雲賞山茶〉,描述當時成都海雲寺山茶花的盛況:
門巷歡呼十里村,臘前風物已知春。
兩年池上經行處,萬裡天邊未去人。
客鬢花身俱歲晚,妝光酒色且時新。
海雲橋下溪如鏡,休把冠巾照路塵。
後來,山茶花傳入日本,日本人也很喜歡山茶,因此大力推廣,並把山茶花稱為「椿」。
十八世紀,茶花自日本傳至歐洲和美洲地區,獲得各地人們的喜愛,成了世界名花。
山茶花花期甚長,晚清人厲惕齋在他的著作《真州竹枝詞》裡,有一首〈茶花〉詩:「年年花事易消磨,如爾花中得氣多,屈指三時開不斷,冬寒春暖夏清和。」並且自註:「餘家山茶,從冬月接續開,至次年四月。」
至於山茶花神,歷代至少有石崇、白居易、湯顯祖、王昭君、楊貴妃等不同的說法。
晉朝首富石崇十分偏愛紅色的山茶花,他曾在住家四周遍植紅山茶,有如布障圍屏,被稱為「石家布障」。元人馬祖常題詠趙孟頫畫紅山茶花的〈趙中丞折枝山茶詩〉就有:「火齊珠紅拂翠翹,石家步障曉寒消」的句子。因此有人認為石崇是山茶花神。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偏愛白色的山茶,其中有名為「玉茗花」的品種,他便將自己的住所取名為「玉茗堂」,中國戲曲史上不朽的《玉茗堂四夢》——〈紫釵記〉、〈還魂記〉(又名〈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便是湯顯祖的傑作。湯顯祖對後世的影響力遠遠超過石崇。因此晚清學者俞曲園在〈十二月花神議〉裡認為湯顯祖才是山茶花神。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崇奉佛教,並以「香山居士」自居,而山茶又名曼陀羅樹,因此也有人認為白居易是山茶花神。不過我認為這種說法太過牽強。
另一個被認為山茶花神的名人則是楊貴妃。原因是有種桃紅色單瓣而焦萼的茶花,被稱為「楊妃茶」。不過何者為因,何者為果,倒是頗令人猜疑。
也有人認為王昭君才是山茶花神。原因是昭君出塞和親時,帶著一把琵琶和一枝豔紅的山茶相隨。她以琵琶宣洩哀怨的心曲,以山茶的堅韌不畏風雪,來表明自己的堅貞。
在寒冬雪飛霜降的季節裡,開花的花卉本來就不多,而似山茶如此豔麗者更少,因此以山茶花來代表女人的堅貞是很恰當的。
古代畫家曾畫雪中山茶,豔紅的花朵上堆積著潔白的霜雪,光配色就很漂亮,而表現出來的堅毅精神,更是讓人動容。
如此嬌豔與耐久的花,無怪乎陸游在成都參觀海雲寺的山茶盛會之後,歷時三十年依然無法忘懷:「雪裡開花到春晚,世間耐久孰如君。憑欄歎息無人會,三十年前宴海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