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霜降〉。圖/陳牧雨 ⓯白露
農曆八月之節,每年在陽曆九月七日或八日,太陽到達黃經一六五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意思是到了八月節,天氣逐漸轉冷,早晨的草樹都會沾上露珠。
〈時令解〉說︰「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燕子)歸;又五日,群鳥養羞。」意思是白露時節,鴻雁自北方來;燕子往南方飛去。同時所有的鳥類開始儲存食物,以備過冬。
《詩經.蒹葭》是一篇很有名的有關白露的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二○一七年白露時間:九月七日(農曆七月十八日)下午六點三十八分。
⓰秋分
農曆八月之氣,每年在九月二十二~二十四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一八○度。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個時候,白天、夜晚平分,各占十二小時。氣候不太熱也不太冷,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菊花盛開,同時也是種麥的季節。
〈時令解〉︰「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戶;又五日,水始涸。」過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
唐代元稹〈詠秋分詩〉︰「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雲散飄颻影,雷收振怒聲。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乾坤靜肅、寒暑均平,就是秋分。
二○一七年秋分時間:九月二十三日(農曆八月初四日)上午四點一分。
⓱寒露
農曆九月之節,每年在陽曆十月八日或九日,太陽黃經為一九五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且凝結成霜,寒意愈重。
〈時令解〉︰「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爵(麻雀)入大水化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雁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所以「鴻雁來賓」是指最後一批鴻雁。
唐.李郢〈早發〉詩︰「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長。孤燈憐宿處,斜月厭新裝。草色多寒露,蟲聲似故鄉。清秋無限恨,殘菊過重陽。」正是一派秋寒景象。
二○一七年寒露時間:十月八日(農曆八月十九日)上午十點二十二分。
⓲霜降
農曆九月之氣,每年在陽曆十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二一○度。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時令解〉說︰「霜降之日,豺乃獻祭;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鹹附(蟄伏在地)。」
杜甫〈出郭〉詩︰「霜露晚淒淒,高天逐望低。遠煙鹽井上,斜景雪峰西。故國猶兵馬,他鄉亦鼓鼙。江城今夜客,還與舊烏啼。」霜降是秋天最後的節氣,此時已是深秋,蟄蟲開始冬眠,草木枯萎黃落。
二○一七年霜降時間:十月二十三日(農曆九月初五日)下午一點二十六分。
⓳立冬
農曆十月之節,每年在陽曆十一月六~八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二二五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時令解〉說︰「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大蛤)。」
明朝王稚登〈立冬〉詩︰「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自此,氣候開始進入寒冷的冬季,一天將冷過一天。
二○一七年立冬時間:十一月七日(農曆九月二十日)下午一點三十七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