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⓫小暑
為農曆六月之節,每年在陽曆七月六~八日,太陽位於黃經一○五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暑,六月節。」《說文》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意思是小暑時節,天氣雖然熱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
〈時令解〉說︰「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鷹乃學習。」
唐.元稹《小暑六月節》︰「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二○一七年小暑時間:七月七日(六月十四日)早上五點五十分。
⓬大暑
農曆六月之氣,在每年的七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太陽到達黃經一二○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意指天氣已達最熱的時候了!
〈時令解〉說︰「大暑之日,腐草化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古人認為螢火蟲是在每年這個時候由腐草變成的。土潤溽暑:土地很潮濕;大雨時行: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
宋代黃庭堅有〈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一詩︰「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蘄竹是湖北省蘄春縣境所產的竹子,可用以製成簟、笛、手杖等物,在這裡泛指笛子。
詩人在大暑時節,聽人吹笛,並形容笛音像水底的遊龍那麼矯健,而吹笛的人似乎不是凡人,而是居住在廣寒宮的仙人。可是再怎麼說,酷暑還是令人不舒坦的,因此,寄望笛音能洗秋空熱,也希望笛音能化做一陣清涼的霜風。
二○一七年大暑時間:七月二十二日(農曆六月二十九日)晚上十一點十五分。
⓭立秋
農曆七月之節,每年在陽曆八月八或九日,太陽到黃經一三五度。
這一天是秋天開始,從此,氣溫由最熱的大暑逐漸下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秋(立秋)。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氣爽的秋天即將來臨。不過立秋後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不過整個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立秋又稱交秋。
〈時令解〉︰「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唐代李益〈立秋前一日攬鏡〉︰「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唯將滿鬢雪,明日對秋風。」歲月不饒人,明日秋天已到,卻只能以兩鬢白雪來面對了!
二○一七年立秋時間:八月七日(農曆閏六月十六日)下午三點三十九分。
⓮處暑
農曆七月之氣,每年在陽曆八月二十二~二十四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一五○度。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
〈時令解〉說︰「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
宋.蘇泂〈長江二首〉其一:「處暑無三日,新涼值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整首詩道盡了新涼的可貴,可也直指歲月倥傯,人間易白頭的無奈,更期待禪心如青草,綿延不斷。
二○一七年處暑時間:八月二十三日(農曆七月初三)早上六點二十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