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永觀堂的楓紅。 圖/陳牧雨 京都永觀堂的楓紅。 圖/陳牧雨文與圖/陳牧雨
雖說,一想到秋天,就會讓人馬上想起滿山遍野殷紅的楓葉。也會讓人馬上想起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不過,從小生長在亞熱帶的台灣,是無緣欣賞到這樣的景致。台灣由於日夜溫差不夠大,因此楓葉無法由綠轉成鮮紅。陽明山上的楓香,每到秋天,只能盼到枯槁的焦褐色,一點也沒有什麼美感。
不過,書上既然這麼寫也就這麼信著吧!
一直到二○○九年秋天,我和學生們一起組了一個踩楓團到京都,才第一次見識到楓紅的美麗。
我們先在神戶過了一夜,第二天到京都,第一站探訪永觀堂。
車子到了永觀堂,開始是有點失望的,完全沒見到紅楓的影子。哪知才轉個彎,整片的火紅突然迎面而來,豔紅的程度,委實讓我們瞠目結舌,遠遠超出我們想像。
接著幾天,我們在京都見到的都是排山倒海如火般的豔紅。
京都是一個十分典雅的古城。建築精緻、山川秀美、連一大片一大片的楓樹,也都顯得精緻且美麗。
如果說,楓是秋天最美的容顏,這樣的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也因此,杜牧才會寫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的名句。
想像到了黃昏,坐在楓林裡,仰望一林的赤楓與晚霞渾成一片的火紅,這是會讓你的心靈也跟著炙熱了起來的景致。
說來矛盾,這炙熱的意象,與秋的蕭瑟與冷冽是完全迥異的,然而兩者卻都是秋天最道地的容顏。
不過細究起來,秋的豔紅與二月的春花還是有很大的差別。春花繽紛、爛漫,看著都會讓人打從心底跟著歡愉起來;秋楓卻不是,有種豔得讓人透不過氣的沉重。
杜甫說:「含風翠壁孤雲細,背日丹楓萬木凋。」是隱隱訴說秋天的蕭條。
張繼著名的〈江楓夜泊〉這樣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出了旅人面對江楓的愁緒。
楓的紅顏,也使得嗜酒的詩人,忍不住將美麗楓葉與酒作了連結。楊萬里在他的〈紅葉〉詩中寫道:「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這是有點輕鬆詼諧的詩句。
王實甫也在《西廂記》裡寫道:「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楓林醉」楓林是醉了,要不然,深秋時節,露冷霜寒,怎會紅臉至此?
不過,細想,或許醉的不是楓林,醉的應該是詩人吧?就像稼軒詞說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情與貌都被楓林一片紅給灌醉了!
紅葉是美麗的,大體上美麗總會伴隨著浪漫。
宋代《青瑣高議》記載:唐僖宗時,于祐於御溝拾一紅葉,上有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祐亦題詩云:「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
置溝上流,為宮女韓翠蘋所拾。後帝放宮女,祐託韓詠門館,詠以韓氏同姓,遂作成嫁妝。及成禮,各於笥中出紅葉相示,韓氏笑吟曰:「一聯佳句隨流水,十載幽思縈素懷,今日卻成鸞鳳侶,方知紅葉是良媒。」
古代類似這種紅葉題詩而結成佳偶的故事其實有好幾個。其中真偽就不用細究了!讓紅葉題詩的傳說,世世代代溫暖每個寒冷的深秋,不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