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冬寒一去,春神來臨,萬物復甦,農民也開始耕作。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冬寒一去,春神來臨,萬物復甦,農民也開始耕作。
這時作物生長,正需要雨水滋潤,於是春雨變得非常重要。春雨充足這年的農作物才能豐收。這也說明了以前的人何以將「春雨」稱為「喜雨」的原因。
因此,杜甫的這首〈春夜喜雨〉劈頭就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場雨下得很對時節,就下在春天農作物最需要雨水的時候。它跟隨著春風,在黑夜裡無聲無息的下了起來。
因為春雨通常都是綿綿的下著,所以這「喜雨」不是滂沱大雨,而是「纖細」的小雨,如絲綢般溫柔的潤澤了萬物。
詩的前兩句形容這雨是「及時雨」,後兩句則形容「春夜喜雨」帶來的暗夜景觀,再配以詩人想像隔天清晨看到的錦官城,必然是被層層美麗的繁花所圍繞的繁花景況。
詩中雨潤萬物的說法還被後來許多詩作所引用,甚至在詩人眼中,春雨除了潤溼了春花春草,同時也溫潤了琴與書。所以宋人曾覿說:「杏花寒食佳期近。一簾煙雨琴書潤。」
廬山白鹿洞書院西廂房廊柱上也有一副對聯「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琴因溼潤而發出溫和圓潤的聲響,這樣的說法是可以理解的。而這裡的「書」,應是說在此季節寫作出來的詩文,其內涵必然也溫暖柔和,否則書冊潮溼是會發霉的。
而唐代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句子,則是形容早春的雨,細膩如酥;新草自春雨中的大地冒起,濛濛濃濃、似有似無,這正是春天最美麗的景象。
元代虞集的〈風入松‧寄柯敬仲〉,也有一句形容朦朧春雨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短短六字,就將江南花雨的景象活脫脫的躍然紙上。這是詩人功力之所在。
這是虞集寄給好友柯敬仲的詩。柯敬仲就是在中國畫史上鼎鼎有名的畫竹名家柯九思。
不過我對這句話倒是有點意見,因為杏花大都生長於乾冷的北方,江南杏花是鮮見的,所以自古有「南梅北杏」的說法。或許,作者只是想以杏花來泛指所有春天綻放的花朵吧?
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躺在小小的閣樓裡,窩在溫暖的被窩中,半睡半醒之間,聽著一夜春雨的淅瀝,到了清晨,被深巷裡傳來的賣花聲叫醒,這樣的感覺,是美的。
但是對照這詩裡的前句「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就會知道,原來詩人是在感嘆人性的現實。春雨一下,杏花盛開,卻馬上被折下叫賣。這是京城裡的花,如果生長在鄉野,當不會有這樣的命運?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則是宋代詩人秦觀的花雨。飛花自樹梢輕輕飄下,如詩如夢。如絲般的春雨,纖細如愁絲,有些淡淡的憂傷,卻引人入勝。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這是唐朝戴叔倫的〈蘇溪亭〉,詩中帶著些許的怨懟:燕子啊!你再不回來,春天都要離開了!
「一汀煙雨杏花寒」,則是形容水邊,有煙有雨,杏花獨自在春風料峭中寂寞的開著。這樣的暮春,光想像就已經是美得無邊無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