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北京團城下的駱駝商隊。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民初,北京紫禁城的角樓。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30年代,北京郊外的宋城遺跡,為楊六郎所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30年代,眺望北京紫禁城。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30年代,北京城崇文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20年代,北京東華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30年代,北京城內中華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00年代,北京大清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北京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代王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北京城從內到外是由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4道城池所組成,涵蓋了城牆、城門、甕城和護城河等,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城市防禦建築。
北京城已有800多年的建城歷史,但奠定明清北京城的,是1406年開始的明朝遷都計畫。1553年增築外城,形成今日北京城「凸」字型的規模。北京城作為跨越明、清兩朝的王朝政治經濟中心,建築設計與興建方面,都是中國傳統城池的最高傑作。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北京城受到較大的破壞,後來在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時期,都有對北京城進改建,但整體風貌仍算保存良好。
1958年開始,因城市發展需要,才逐漸改建拆除,只有紫禁城得到完整的保存。皇城剩下天安門、東南各一段城牆保留下來。內城則剩正陽門城樓與箭樓、德勝門箭樓、東南角樓、崇文門及西便門一段城牆等等。外城已全部拆除,只有永定門後來重建。
1970年代停止了北京城的拆除,2000年後也開始陸續復原一些以前的城牆建築,但因為北京現代建築和交通建設所需,有些城牆建築要再復原並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