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奉天城城壁一景。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奉天城。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05年,撫順城城壁。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撫順城煤碳市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奉天城甕城建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吉林南端磐石城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奉天城城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吉林城城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奉天、撫順、吉林,位於中國東北地區,涵蓋遼寧省與吉林省。隨著清廷入關,受漢人禮節文化影響漸深,盛京也改稱為「奉天」。奉天是滿洲龍興之地,又安葬著清太祖、太宗兩朝皇帝。
1618年努爾哈赤攻下撫順城,並將其焚毀,至此一片荒蕪。撫順屬奉天府,是清王朝「開國立基」的「龍興聖地」,又是清朝皇帝謁永陵的必經之路,因此乾隆年間費時6年,重新修建撫順城。
1905年日俄戰爭時,撫順城被大砲轟炸,「廣潤門」匾額也被俄軍炸毀,而「嘉會門」則保存較為完整。但在1950年,為了擴建道路,便將城牆全部拆除。
吉林城牆則是約在1670年代初期所建,而後不時擴建、增加城門;1867年,將木城牆全部改為土牆,1883年又修建成磚牆,並在城牆上加築垛口。
在不斷地增建下,吉林城至1930年共有10座城門,但因城市改造,現已無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