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遼東海城城牆下的五金店。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30年代,海城北門外朝鮮民族聚居地。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30年代,海城中央大街,連接南門與北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46年,錦州城內街道。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30年代,金州城外的泥濘道路。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30年代,海城南門的魁星樓。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30年代,海城城牆外農莊。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30年代,金州城街景。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金州、海城、錦州均位於中國東北遼寧省,是東北地區連接華北地區的要道。因地理位置關係,時有戰爭,城牆也起了重要的保護與防禦作用。
海城古城歷史可追溯至明代洪武九年(1376)之前,曾在原有夯土城牆的基礎上修建青磚城牆。
清代年間多次修復城牆,當時海城古城有五個城門,北門來遠門、西門臨清門、南門廣威門,這三門有城樓,而小南門、東門鎮武門都沒城樓。海城古城為甲午戰爭戰場,日軍入侵,城門上的青石門額也被劫走。
甲午戰爭中,金州城受到侵華日軍的砲火摧殘,牆垣嚴重損壞。雖在1898年由金州副都統募款修復東、北兩座門樓,但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金州城垣再次損毀。其中,東門更是被炸得幾乎坍塌,在日本占領金州城後,基於統治目的,才對金州城進行部分修復,並將城內的泥土路面改建成砂石路面。日俄戰爭在金州城激戰後,乃木希典寫下了「山川草木轉荒涼,十里風腥新戰場。征馬不前人不語,金州城外立斜陽」一詩,感嘆戰爭滄桑。
錦州古城歷史悠久,原有城門四座,分別為東門寧遠門、西門廣順門、南門永安門、北門口,今已全部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