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車站征服者的笑容 1931年11月,日軍攻抵龍江後,日軍將領搭乘火車抵達龍江,臉上掛著勝利的笑容。「918事變」後僅2個月的時間,日軍只以一個師團加上朝鮮軍一部的兵力,攻占東北大部分土地。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抗日軍襲擊日軍列車 1931年10月,日軍軍用列車在石頭城車站遭到抗日軍伏襲,造成列車出軌。日軍攻占瀋陽後,即將攻勢轉向長春,遭遇到較瀋陽激烈的抵抗,不過因掌握吉林省政大權的清室後人熙洽有意降日,要求所屬不予抵抗,以致長春守軍不戰而走。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錦州淪陷 1932年1月3日,日軍攻占張學良政府所在的錦州城。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全面抗戰意識湧現 1931年7月,「918事變」前,關東軍即已劍拔弩張,情勢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東北人民反日情緒也隨之高漲。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第二師團由東京出發 1931年4月,日軍第二師團由東京新橋火車站出發,前往中國東北,接替第16師團為關東軍主力。圖為日本軍民揮旗歡送第二師團。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調查團提出最後報告 1932年5月,「李頓調查團」拜會偽「執政」溥儀,雙方留影。調查團在東北停留了6周,關東軍總司令部召集相關日偽組織,在接待調查團時從,「歷史、地理、經濟、民族等方面」引導調查團對東北問題的認識。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日軍攻占瀋陽 1931年9月18日,日軍攻占瀋陽城樓,揭開「918事變」的序幕,也使東三省此後淪喪於敵人之手長達14年。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日本陷入國際孤立 1933年2月24日國際聯盟討論「李頓調查團」針對「滿洲國事件」提出的報告書,會中並表決,以42票贊成,1票反對(日本),以及1票棄權(泰國)通過此案,確認日本侵略滿洲的事實。日本全權代表松岡洋右(站立者)隨後宣讀抗議聲明,並率日本代表團離席。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李頓調查團實地走訪 1932年2月底,「李頓調查團」抵達東京,隨後轉赴上海,以便查訪「918事變」的真相。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板桓征四郎的侵略人生 「918事變」的主要策畫人、關東軍高級參謀板桓征四郎。板桓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後派駐中國公使館副武官助理,結交中國政要,成為日本陸軍裡的中國通。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松花江平原的狙擊戰 「918事變」爆發,日軍向東北各大城市發動攻擊,連續占領瀋陽、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城市。圖為日軍搭火車穿越松花江平原時遭抗日軍截擊,一時冰天雪地的荒野裡冒起爆炸的濃煙,一幅戰火浮生的景象。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30年中原大戰,蔣介石獲勝,中國自袁世凱逝世、軍閥混戰以來,首次出現統一局面。儘管國共分裂,閩、贛、皖邊不斷爆發武裝衝突,但在華北、華東等主要人口集中地,經濟穩定累積、軍事水平提高,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長。
日本無法等待中國真正站穩腳步的一步,不斷尋求藉口揮軍入侵。在日本侵略者的眼中,東北是其擴張地圖中的戰略重地。1931年9月18日,完成規畫和演練的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溝段,誣稱中國軍隊所為,藉以出動大軍,攻擊瀋陽北大營。
時東北軍最高統帥張學良滯留北平,電令所部不作抵抗,以免提供關東軍擴大事端的口實。不過此時日軍已決心要攻占全滿,儘管日本政府宣稱「不擴大方針」,但自行其是的關東軍於19日占領瀋陽,並在一周內攻陷南滿要地,然後由火車載運迅速北上;10月陷吉林;12月,日軍同時南攻遼西、北攻黑龍江,到1932年2月,日軍連陷錦州、哈爾濱、東北抗日武力轉入游擊戰爭。中國政府向國際聯盟控訴日本的侵略,「918事變」成了中國人的國恥,激發了全國的抗戰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