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的公祭:1885年,法國畫刊《L'illustration》刊載各國公使在「Le Bayard」號上舉行公祭的圖畫。祭典由天主教教士舉行彌撤,左上方有巨大美國國旗。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穿越印度洋:1885年8月,《L'illustration》法國畫刊刊載運送孤拔遺體的「Le Bayard」號抵達蘇伊士運河的圖畫。這艘船艦經由新加坡,穿越印度洋,在蘇伊士運河停留整補。蘇伊士運河為連接歐洲與亞洲的重要航道,各國在此均派有專員。法國政府為孤拔在此舉辦一場國際公祭加黑框的孤拔像:1884年,法國畫刊《Le Monde illustre》專文介紹孤拔,並且在其肖象上加上黑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向孤拔遺體告別:1885年,法國畫刊 《L'illustration》刊載各國公使和 「Le Bayard」號旗上官兵向孤拔遺 體告別的圖畫。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各國公使登艦:1885年,法國畫刊《L'illustration》刊載各 國駐蘇伊士公使登上「Le Bayard」號的圖畫。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各國公使獻花:1885年,法國畫刊《L'illustration》刊載各 國公使列隊向孤拔遺體獻花的圖畫。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巴黎盛大的喪禮: 1885年,法國畫刊《 L'univers illustre 》刊載巴黎的孤拔公 祭的圖畫,由大主教 主持彌撤,巴黎各界 人士及外國使節皆出 席致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靈車駛離巴黎:1885年,法國畫刊《L'illustration》刊載孤拔靈車離開巴黎教堂的圖畫。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885年6月11日,法國遠征軍船隊總司令孤拔因師老兵疲、日夜操勞,在生病兩月之後死於澎湖,時年58歲。法軍遂陸續由基隆和澎湖撤回,在基隆留下了7百多名法軍的墳墓,記錄著法軍的慘敗,也是孤拔軍事侵略幻滅的鐵証。
孤拔是法國海軍部激進派人物的代表。1883年法國進犯北圻,法國殖民部命令海軍准將孤拔率三艘軍艦赴遠東。7月,孤拔抵越南中部海岸,攻占順安汛,強迫越王簽下城下之盟,越南被迫割讓平順省,同時承認為法國的保護國,中法矛盾更趨白熱化。至9月,北圻法軍增至8千多人,孤拔被任命為北圻遠征軍總司令。獲此權柄,孤拔更顯野心勃勃,他主張必要時對中國全面宣戰,逼迫中國放棄對越南的主權。
1884年2月,法國海軍與陸軍兩部發生權力矛盾,陸軍認為派遣大批部隊執行地面作戰,卻不以陸軍將領統率遠征軍而表達強烈不滿,因此法國政府派米樂為遠征軍總司令,孤拔則升為少將,重回海軍艦隊司令之職,此時北圻法軍已高達1萬5千多人。
隨著中法戰雲密布,孤拔率中國海及東京灣兩支艦隊共20艘軍艦,建議在旅順、威海衛、南京、吳淞、福州、廈門用武,逼迫中國接受法國的條件,不過法國政府唯恐法軍北上必與英國、德國、俄國等列強發生磨擦,反而會陷入被動的局面,因此嚴令孤拔現階段行動只能限於福州和基隆。
8月25日,孤拔獲用兵許可,在馬尾向中國艦隊全面砲擊,毀閩江艦隊,並致7百餘官兵陣亡。一時得手的孤拔也產生誤判,以為中國必將很快地屈服,其軍事行動益顯輕率,不料,此時清廷態度轉變,左宗堂出掌軍機處,查辦失職官員,要求前方諸將積極迎戰。
法軍隨後在淡水狼狽慘敗,雖然攻下基隆,但繼續攻打台北城時卻傷亡連連,最終放棄推進,接著孤拔再占領澎湖,企圖封鎖台灣而未果。
戰爭的結果與孤拔的想法剛好相反,將孤拔的軍事行動形容為慘敗應不為過。孤拔的錯誤在於輕估中國軍民抵抗的意志,以及長期作戰下,法軍的兵員、彈藥、燃料、糧食的補給問題。
孤拔的遺體被運回法國,途中經過蘇伊士運河,列強皆派使節致敬,顯示一個強權共同主宰世界的圖像,法國政府給予孤拔國葬的禮遇,倍極哀榮,這是敗兵之將孤拔在本國所受的待遇;相形之下,中國人對於作為勝軍之將的劉永福、馮子材等人的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