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送信的騎兵哨:1904年,《Le Petit Parisien》增刊圖文報導。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軍於鴨綠江戰役中搶灘登陸:1904年,《Le Petit Parisien》增刊圖文報導。圖中展現鴨綠江戰役中日軍強烈的攻擊精神,雖然上有俄軍密集的砲火射擊,下有深度及胸和足以將人沖倒的湍急鴨綠江水,日軍仍前仆後繼搶灘敵陣。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俄軍鴨綠江戰役敗退後撤:1904年,《Le Petit Parisien》增刊圖文報導,俄軍在日軍攻擊中渡過鴨綠江。圖中可看到許多負傷的俄軍官兵正划著小艇,在日軍密集的砲火中慌忙後撤。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綿延的戰線:1904年,《Le Petit Parisien》增刊圖文報導。遼東戰役中西伯利亞11軍團以刺刀攻擊日本槍隊。圖中可看到雙方交戰陣線綿延不盡,場面壯觀,而由於距離過近,圖右方的俄軍步兵為保護軍旗的通過,只好奮勇以刺刀攻擊前線的日軍。綿延的戰線:1904年,《Le Petit Parisien》增刊圖文報導。遼東戰役 中西伯利亞11軍團以刺刀攻擊日本槍隊。圖中可看到雙方交戰陣線綿延不盡,場面壯觀,而由於距離過近,圖右方的俄軍步兵為保護軍旗的通過,只好奮勇以刺刀攻擊前線的日軍。 被日軍羞辱的俄軍戰俘:1 9 0 4年7月1 6日,《 L'ILLUSTRATION》圖文報導。圖中身上到處裹著紗 布的俄軍戰俘,被日軍士兵強迫面對記者的鏡頭。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軍醫護士攙扶受傷的俄軍:1904年6月25日,《 L'ILLUSTRATION》圖文報導。鴨綠江戰役後日本醫 護士背負受傷的俄軍士兵前往救護站。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04年2月8日,日本陸軍第一軍的臨時派遣隊在艦隊掩護下,於仁川上岸,主力部隊在三月也陸續登陸朝鮮半島西半部的鎮南浦上岸,為日軍打開遼東半島的門戶。
日軍乘勝追擊,由奧保鞏大將組成第二軍,在距離旅順不足60公里的猴兒石登陸。日軍隨即分兵兩處,奪取南山陣地,並冒著暴風雨攻下金州城,日軍第三軍大將乃木希典的長子也在此役中陣亡。
遼陽是俄國遠東大本營奉天(今瀋陽)的屏障,俄軍以7個月的時間在此建造了大型的堡壘陣地,俄軍滿州軍司令庫羅伯特金更計畫由此開始反攻。日軍此時也進行了人事改組,大山巖就任滿州軍總司令,大山巖以第一軍為右翼,攻遼陽東北,第四軍為左翼,攻西北,奧保鞏的第二軍為則中路先鋒,三路齊發,終於攻破遼陽,但日軍死傷慘重,總計達1萬7千餘人。
遼陽失守,俄國沙皇下令不准再退,10月5日,庫羅伯特金集合九個師團,主動渡過沙河進行攻擊。此次會戰,俄軍總兵力有日軍的兩倍,以此優勢進行包圍作戰本有勝算,但大山巖以「後之先」的指導原則,使敵先動,後發先至,先以右翼的兵力死守,卻派真正的主力從側翼襲擊敵軍。
面對堅實的要塞,乃木軍長下令發起正面強攻,8月的第一次總攻,以5萬名士兵連續六天六夜的攻擊,當死傷者達到1萬5千人左右時,日軍大量使用砲兵,總共轟擊了150萬發砲彈,其中包括被稱為「火車彈」的28公分榴彈砲,終於敲開俄軍牢不可破的要塞工事。
大山巖派遣參謀長兒玉親自督軍,將第三次總攻集中於旅順周圍地勢最高的二○三高地,這一仗俄軍戰死4百人,日軍則死傷了超過1萬人,但終於擊破工事,將日本國旗插於二○三高地之上。俄軍守將斯圖賽爾也終於在1905年的元旦向乃木希典遞出降書,旅順口正式失陷。此戰中日本總共動用了13萬兵力,戰死1萬5千4百人,負傷4萬4千人,傷亡接近一半。
1905年2月底,這場戰線綿延百餘公里的總決戰展開,經過長達二十餘日的會戰,大山巖再次以靈活的調度,分配兩翼軍隊的攻勢,更善用由旅順前來增援的第三軍進行包圍作戰,四天內急行軍80公里襲擊俄軍左側,俄軍由上到下戰意全失,最後往哈爾濱突圍退去。此戰雙方動員近60萬人,日軍死傷超過4萬人,俄軍約9萬人,至此,日俄戰爭陸戰告終,日軍獲得全勝。
俄軍送信的騎兵哨:1904年,《Le Petit Parisien》增刊圖文報導。俄軍在戰爭中的情報和通信工作遠遜於日軍,裝備上缺乏軍用電話,軍團間的聯絡主要依賴電報線及騎兵哨作為敵前的橫向聯絡,本圖為俄軍的騎兵哨冒死突破日軍的陣地向旅順送前線戰報,而此時日軍營區中的士兵大多在埋灶做飯,不及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