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牛車回家:台南縣的一處香蕉園,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們坐著牛車踏上回家的路途,左方是成片的香蕉園。牛是農家最親密的朋友,牛車是農村最主要的運輸和交通工具,每一個孩子成長都包含了許許多多坐牛車的日子。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烈日下的台南農夫:台南縣農地耕作的情景。烈日當空,廣闊的嘉南平原一覽無遺,一群農夫踩在水田的爛泥上彎身插秧,汗流浹背的農事道盡了「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真諦。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休息中的農婦:屏東縣一處農田,幾名農婦完成插秧工作後,坐在田埂上。儘管農事艱苦異常,農婦卻神態自若,鮮少倦意。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一般提到的「南部」,指的是當年的嘉義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屏東縣等,那是行政轄區的南部。至於印象中的南部,則是一種感覺,如成片的稻田,戴著斗笠的農婦,寬闊的城市道路,溼熱的天氣,以及永遠普照大地的陽光。
簡單說,南部就如同北部、中部那般,代表著一種氛圍、一種氣質:大太陽曝晒下的人們,身體健壯、熱情好客,說話一句到底,絕不拐彎抹角。對於南部以外的人而言,有關於南部的印象主要來自於生活與旅遊經驗。
譬如小學到高中的畢業旅行,常選擇到恆春的墾丁國家公園,或是經過台南、高雄的幾個景點。大學時期,「南部來的同學」則是穿著談吐純樸,對人毫無心機。
至於南部人自己對南部土地的體驗,早已自然而然地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從小到大,旅遊的路線中,總是涵蓋著幾個固定的地方,如高雄的愛河、蓮池潭、澄清湖、壽山、旗津、西子灣、美濃鎮;台南的台南公園、安平古堡、億載金城、烏山頭水庫、關仔嶺的「水火同源」;嘉義的阿里山小火車和神木;屏東的三地門、鵝鑾鼻、墾丁、佳樂水等等。這些都是南部人成長時期反覆走的地方,包括在遊覽車上的唱歌和講笑話,窗外倒退的旖旎風光,以及在景區留下的許許多多的樸素笑容的集體合照。
在每一趟旅途之間,總是參雜著求學時期必有的勝利和挫敗、張揚和掩飾、高興和沮喪。例如考試考得好或考得不好,衝進前幾名前幾個志願,或者後退到幾名後幾個志願;暗中喜歡誰或明白地不喜歡誰……就是這些反反覆覆的小事情,穿插在每一次旅程中,或喜或怒,或歡或悲,累積成青澀的人生經驗。
至於每天的生活,城市的孩子們騎腳踏車上學,假日走遍四周的大街小巷,看著樓房一間一間蓋起來,而且樓層愈來愈高;鄉下的孩子們則幫忙爸媽幹活,野外放牛、揹弟妹。一有空,少不了呼朋引伴四處追逐嘻戲,彷彿到處都是兒童樂園。
正是這種與大自然極其貼近的成長經歷,培養出南部百姓強健的體魄與爽朗的個性;民國58年(1969)起,台灣棒運興起,南部的球隊始終執牛耳。七縣市推出少棒代表隊,無論是來自台南或高雄均虎虎生風,至於青少棒、青棒的美和隊則來自屏東內埔。南部球隊和球迷予人整體的印象,就是強打強投,鬥志頑強;熱情的球迷們不畏烈陽酷晒,總是揮著國旗嘶聲吶喊。
薛培德牧師在台灣工作期間,走過南部的許多角落;整理他拍的照片,總計有高雄縣市、台南縣、屏東縣等地。作為台灣第二大都市的高雄,薛培德拍了許多愛河的照片,此時的高雄人口不多,街上車輛稀少,城市周邊仍有著鄉野氣息;至於最大的民營鋼鐵廠唐榮鐵工廠的工人臉龐,也進入了薛牧師的鏡頭;南部作為台灣最主要糧產地的風情,自然吸引了攝影師的目光。
就一定的意義上,薛牧師所拍攝台南縣和屏東農業的種種細節,包括農家的生活風情、農民的精神面貌等,堪為這個時代記錄最詳細、質量最高的影像。這樣的南部的人事物,就如我們理解的種種形容詞,如「炎熱」、「綠意盎然」、「白浪沖洗著礁岩」、「陽光刺眼」……那藍天綠地中始終有著樸質百姓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