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合影:蔣中正總統夫婦於陽明山中山樓接見中華金龍少棒隊全體隊職員與紀政,一同合影紀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跨國的友誼:台灣與美國的少棒隊球員們建立起良好的友誼。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加油群眾:不少熱情的華僑到現場支持,為中華金龍少棒隊加油喝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榮獲獎杯:獲得世界冠軍獎盃的中華 金龍少棒隊主力球員陳智源(中)、 郭源治(左)和余宏開,顯得無比興 奮。 少棒隊歸國:中華金龍少棒隊隊員拿 著國旗從飛機上下來,無數的媒體圍 繞在下方,關注著這群為國爭光的少 年英雄們。 比賽情形:中華金龍少棒隊在美國威 廉波特的比賽情況。 加油群眾:不少熱情的華僑到現場支持,為中華金龍少棒隊加油喝采。 紀念合影:蔣中正總統夫婦於陽明山 中山樓接見中華金龍少棒隊全體隊職 員與紀政,一同合影紀念。民國58年(1969)8月24日,中華台中金龍少棒代表隊於美國威廉波特城舉行的世界少棒賽中,以5比0擊敗美西隊,勇奪世界冠軍;此刻在台灣,深夜收聽實況轉播的球迷們無不欣喜若狂,大街小巷傳出鞭炮聲,如春節般喜氣洋洋。
於長年積弱不振的中國人而言,「世界冠軍」這個頭銜彷彿天上的星星,現在卻由一群打棒球的孩子們從天上摘下,這種嶄新的勝利體驗轉變為興奮與驕傲,以及對持續勝利的渴望凝聚成強大的社會共識與精神力量,譜成台灣光復後最動人的一篇運動樂章。而這一切,主要是由金龍旗揚威威廉波特開始。
民國57年(1968)8月間,日本少棒明星隊來台訪問,並舉行友誼賽,台灣棒球界抱以學習觀摩的心情。這時台灣較出色的少棒有台東紅葉和嘉義垂陽,其中紅葉隊球員都是原住民子弟,兒童平常以石頭替球,以木棍代球棒,玩「棒球遊戲」;由於經費短缺,球員到外縣市、出國比賽經驗並不豐富,也不清楚國際少棒的規則和設備標準。
雖然如此,面對兩度獲得世界少棒冠軍的日本少棒隊,比賽結果卻令各方振奮無比,在連續三場的比賽中,紅葉隊在第二場以7比0大勝日本少棒隊。最後一場,中華少棒明星隊以5比1擊敗日本少棒隊,打出了台灣少棒的信心,投手胡武漢和強打吳勇輝,被熱情的觀眾高高抬起,這一幕成了台灣棒運史的歷史鏡頭。
一年後,以台中金龍少棒為主體的中華少棒隊初踏上世界少棒的征途,隊伍一行十九人,由棒協理事長謝國城領隊,隊中有強投陳智源、郭源治,強打陳弘丕、余宏開、黃正一、林連良、李俊杰等人。經過集訓之後,他們已經完全適應了國際比賽的規則,比賽結果並不負眾望,中華少棒在日本五場比賽全勝,獲得太平洋預賽冠軍,取得遠征美國的資格。
為了讓中華少棒能順利在美國比賽,各界紛紛慷慨解囊,為小球員們訂做西裝以及資助旅費等。抵達美國威廉波特練習四天後,正式比賽時,第一場碰上加拿大隊,結果順利以5比0取勝;接著第二場比賽,以4比3擊敗美國北區俄亥俄州隊;最後的比賽,中華隊再以5比0擊敗美西隊,登上冠軍寶座。
決賽場,許多台灣留學生開車趕到威廉波特球場,揮舞著國旗,嘶聲加油!
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拿到有「世界冠軍」頭銜的獎項。各界歡欣鼓舞,為這場勝利瘋狂,準備盛大歡迎中華隊的凱旋歸來。
9月7日,球員在松山機場抵達國門,成千上萬熱情的民眾在機場外迎接。小球員們一下飛機,每人各乘一輛吉普車,遶行台北市區;此時台北萬人空巷,人人爭睹小英雄的英姿風采。
世界冠軍所帶來的激動心情畢竟是一時的,如何讓這股社會情緒提升為勝利的意志,則需要更多耕耘和努力。
十多年來推動棒球運動的謝國城曾在接受訪問時,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藍圖。他說停留在美國的三周,參觀了威廉波特、洋基、麥迪遜、道奇、巨人棒球場,深感於這些寬廣、舒適、標準的棒球場裡,美國不知培養出多少傑出的棒球明星,也不知風靡了多少棒球迷。他多年的宿願就是在台灣蓋一座可以容納三萬人左右的棒球場。此外,還需考慮的是,小球員們升上國中以後,如何能繼續練球,如何創造一個大環境,讓打球的孩子有發展的出路。
這些都是有關棒球運動長程發展的嚴肅課題,需要整個社會長期的付出。而在打贏球賽爭取榮譽的渴望中,社會大眾顯然是不吝付出的,那是一個追求更好、建立民族自信心的夢想,中華少棒揚威威廉波特的那一剎那,無形中開啟了一段棒球的黃金歲月。(吳濬伊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