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政:在台灣參加比賽的紀政,此時她在田徑上的天賦已嶄露出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楊傳廣:在羅馬奧運上的十項全能比賽中,楊傳廣大放異采,奪得銀牌。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一人一元運動:楊傳廣發起一人一元運動,喚起大眾對體育的重視。圖為楊傳廣與紀政在體育場上宣傳。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小學響應活動:台北市立立人國小代表張宗穆(右三)將該校響應一人一元運動所募得的捐款共一萬多元,交給楊傳廣和紀政,右二為該校校長鄭惠芝。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籌募經費:為了替「一人一元運動」籌募經費,紀政親自為夏台鳳義賣照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向恩師致敬:1968年,楊傳廣(左)和紀政(右)在陽明山第一公墓關頌聲恩師的墓前致敬,楊傳廣跪在墓前,旁立者為關夫人,而紀政俯伏墓前,場面感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橫跨民國50年代,台灣體壇有兩顆閃耀的巨星,優異的表現名震國際,為人所津津樂道,即「亞洲鐵人」楊傳廣以及「飛躍的羚羊」紀政,他們在場場賽事屢創佳績,向榮譽的體壇夢想衝刺,反映著此時代力爭上游的朝氣。
這段金色傳奇始於民國49年(1960)的羅馬奧運會,中華民國選手楊傳廣與美國選手強生爭奪十項全能的金牌,雙方互有領先,楊傳廣雖領先七項,卻因鉛球和鐵餅落後,以總分8334分敗給了強生的8392分,獲得亞軍。
身為台東阿美族青年的楊傳廣,二十歲那年以跳高和跳遠入選亞運國手,集訓期間,因其他項目有潛力的表現,總教練張換龍讓他改報名十項運動。此時離馬尼拉亞運剩三周,楊傳廣加緊惡補,結果以5454分奪得冠軍,一鳴驚人。
民國45年(1956),在墨爾本奧運會中獲得第八,首度在世界性賽事中嶄露頭角,兩年後東京亞運會時奪得冠軍。
隨後,楊傳廣到美國受訓,從民國47年(1958)到民國49年(1960),在全美十項運動比賽中,成績突飛猛進,連續奪冠。並於羅馬奧運會中,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與各國好手競爭奪下國人在奧運會的首面銀牌。
楊傳廣在民國52年(1963)4月29日在美國以總分9121打破世界紀錄,此時三十五歲的楊傳廣在無比的榮耀中結束了選手的生涯。
同一時期,名字常與楊傳廣並列的體壇巨星紀政,經歷兩次被送人當養女,上學以後她開始嶄露田徑才能。十六歲那年,獲得中上運動會初中女子組跳高冠軍,並成為參加羅馬奧運會的國手,此年正是楊傳廣在世界體壇大放異采的時刻。
這時有「中華民國田徑之父」稱譽的關頌聲先生,打算送有天賦的紀政赴美,可惜因關先生辭世而終止。雖然如此,紀政仍因教練瑞爾的看好,美國受訓之路成行。
民國57年(1968),紀政在墨西哥奧運會中,贏得八十公尺低欄的銅牌,隔年在歐、日的賽事中連贏二十三場。民國59年(1970)年,更連創五項世界紀錄,其中一百公尺十一秒、二百公尺二十二秒四的紀錄,於後來十餘年無人能破。
《美聯社》和美國《婦女田徑世界雜誌》選她為「當年世界的大體育家」,各種特殊的封號如「飛躍的羚羊」、「亞洲女鐵人」、「世界上最快的女人」、「黃色的閃電」等紛沓而來。
然而,在這一年的曼谷亞運,處於巔峰狀態的紀政在比賽中不慎跌傷足踝,從此選手生涯畫上句點。
民國57年,楊傳廣返台時,發起了「一人一元運動」,希望人人獻出一分心力,建現代化體育館和培植人才,雖然最後沒有達成目標,卻喚起民眾支持體育的熱情。
民國70年(1981),楊傳廣舉家返台,出任全國體總左訓中心總監,退休後擔任部落長老,於2007年病逝。
至於紀政,民國70年嫁給比她年長甚多的教練瑞爾,但無法忘情田徑的紀政在懷孕期間,仍返台協助處理田徑比賽的相關事宜。七年後紀政返台,出任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總幹事,她的婚姻路不順遂,但始終為中華民國體育事業孜孜不倦地貢獻心力!
二人均為台灣的體壇貢獻心力,協助發掘和訓練有潛力的選手,創造一個有利的體育環境,這些努力確曾帶來新的氣象。不過台灣社會價值觀的改變,願意為體育奉獻、犧牲享受的年輕人日減,三十餘年來,台灣的田徑成績明顯走下坡。也因為如此,楊傳廣和紀政的輝煌成績才格外顯得彌足珍貴,也更令人懷念不已。(吳濬伊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