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長江江邊一座古城城牆,漁民用傳統的漁鷹捕魚,古意盎然。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安徽蘆州古城城牆一角落,完整的反映了古城建築的結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安徽蘆州古城牆外的護城河,風景優美,如果經過現代的改造,將會變得更美麗。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如同歐洲大陸一樣,中國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科技的興起,商業的繁榮以及生活環境的改變。由於需要更寬的馬路、更廣的住宅區域,以及更高的辦公大樓,來因應激增的人口,便捷的交通工具和龐大的公共服務部門,原有城市的格局被迫改變,其中最具象徵性的,就是古代作為保護城市安全之用的城牆,後來被視為阻擋城市現代化的障礙,遭到一一拆除的命運。
儘管如此,歐洲的城牆遭到拆除的同時,許多較小城市的城牆卻完整地保留下來。尤其在聯合國公布的世界遺產最集中的三個歐洲國家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仍然保有完整城池的古城,幾乎全被列為世界遺產。可見經過妥善維護的古老城池,比起嶄新的現代城市,今天更能散發出文化的光芒,受到世人的珍愛。
然而,中國傳統城市的城牆幾乎都拆除了,近年學界主要討論的城牆,多集中在北京、南京、西安等著名的事例,圍繞著當年政治領導人和一些建築專家之間的歧見,彷彿拆牆與否僅只是權力與專業之間的問題,多少輕忽了一個更基本的事實──在更多個中小型城市裡,甚至不存在任何爭論,偌大的城牆就一聲不響地拆掉了。事實上,城市現代化過程中無意識的擴張,其實仍代表著集體有意識的選擇,而非僅只是一、二個政治領導人的決定。
一個民族對本身傳統文化保存意願的強弱,源於其對傳統文化驕傲感和自信心的程度。歐洲列強在現代化過程中,儘管不斷修正政治、經濟體制、完善社會管理方法,但始終以本民族的文化傳統自豪,無論法蘭西、義大利、西班牙、日耳曼、南斯拉夫均是如此,其現代化伴隨的是不斷增強的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因此,在城市擴建中,保留傳統建築,包括古老城牆的主張,很快地取得社會支持。甚至為了保存完整的古代城市,應在鄰近地區另闢新城的觀念也迅速獲得社會共識,甚至對於舊城重建的材料、外景、周邊景觀等,都做了嚴格的規定,成就了今天新舊並陳的歐洲。
中國人的大時代精神背景恰巧相反;晚清至民國百年之間,外敵壓境,中國人輸掉的不只是戰爭,也輸掉了對本身傳統文化的信心,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伴隨著對自己傳統文化的鞭撻、厭惡和揚棄主張。那些主張保留傳統建築和城牆的學者,今天被形容成高瞻遠矚,當年卻被當成食古不化的書呆子。另一方面,也由於今天的中國人逐步恢復對本身文化傳統的榮耀感,過去長年被丟棄的孔子思想和古代建築、城牆,如今開始被一磚一瓦地撿回來,受到萬般珍愛。
進一步想,假如當年城市格局保留,城牆沒有拆除,就如梁思成所描繪的美景,天際線清朗,城牆成為觀景台和空中花園,城下護城河為環城親水綠帶,古意盎然,就像歐洲的古城一樣;然而歷史無法回顧,美好的想像永遠無法成為事實,終究變成無限的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