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趣談】 淺談迴文
文/林堯去年十二月二日,出現一則小小新聞,提到二○二一年十二月二日是特殊的「世界完全對稱日」,因為這個日期從前面或後面念,都一模一樣。
我不知道是否真有所謂的「世界對稱日」,因為歐洲和美國標示日期的方式並非如此,歐洲人是按日/月/年順序排列,美國人習慣的順序則是月/日/年,而且數學上也把一○一○一、一一○一一等這種對稱數稱作「迴文數」,所以二○二一一二○二嚴格說起來稱為「迴文日」或許比較恰當。據此,今年(民國一百一十一年)的一月十一日(一一一○一一一)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迴文日」。
傳說拿破崙被放逐到厄爾巴島,有人問他何時能夠再度攻打英國時,不禁嘆道:「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在我看到厄爾巴島之前,我是多麼不可一世啊!)」各位是否發現這句名言從左向右念,跟從右向左念也都一模一樣?
英文把一個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讀起來都一樣的字、片語、句子或數字稱為迴文(palindrome,來自希臘文palindromo,意思是「往回跑」),如eye、radar,Anna等,一二三二一、九一一一一九等都屬之。據說最早的一則迴文是發生在伊甸園,當亞當跟夏娃自我介紹時所說的:「Madam, I'm Adam.(夫人,我是亞當。)」
至於非字母拼構的中文要產生迴文的妙句則相對稀少,印象中「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和「花蓮噴水池水噴蓮花」這類的迴文已經非常難得。
回頭再說一下,世界上因「日/月」或「月/日」的認知不同而發生的趣聞。曾有小說寫到一對歐美戀人因得不到家長祝福,兩人提議某日私奔,美國男生在紙條上寫著11/10的日期交給歐洲女友,結果兩人各在不同的日子出現在預定見面的地方,這段得不到祝福的愛情,就因為數字而終結了。
現實的情況,則是我們的相關單位曾把歐洲國家進口,標示效期是12/03的狂犬病疫苗,誤認為十二月三日,導致至少一千五百隻家犬注射過期疫苗等。所以我們在買歐美進口的食品或藥物時,如果沒有再以DD/MM/YYYY或MM/DD/YYYY標示時,可要特別謹慎。
「迴文日」或許沒有真正的歷史紀念意義,但因為難得,這樣有趣的日常小巧合的確可以讓人會心一笑。可以預見今年的十一月十一日(1111111),生意人不知要用什麼噱頭來大打廣告,想辦法把消費者的荷包掏光!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