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修後的松林書局。圖/丹青 文/丹青
筆者於民國五十八年就讀台北師範大學時,牯嶺街舊書攤仍然鼎盛,晚上從和平西路轉入牯嶺街,一攤攤照亮著舊書攤位的燈泡,蔓延到南海路,燈火燦爛,猶如夜市。
民國六○年代,市政府以經濟部遷至附近的福州街,來此洽公的外國貴賓漸多,為美化市容,下令拆除舊書攤,大多數業者,被迫轉至光華商場大樓安置。
於是有台灣的「神田神保町舊書街」雅稱的牯嶺舊書街,也就灰飛煙盡了;搬去光華商場的老攤商,或許水土不服,也多改賣DVD、3C產品及雜貨為主。
牯嶺街舊書街,後來僅存兩、三家有店面的舊書店,點綴著過往的歷史風華。該地里長近二十年來,每年舉辦「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中華文化總會最近四、五年來,也舉辦「城南有意思」的春日晒書節活動,無非是提醒大家,牯嶺街有一段值得緬懷的日子,這裡也是四、五○年代,台灣知識發揚、傳播的根據地。
但活動都只一、兩天,平常日子,要看到過去舊書街的餘味,僅存一家歷史最悠久的松林書局了,其小小店面,甚至於被封為牯嶺街鎮街之寶。
松林書局老闆、八十多歲的蔡老先生,其實還只是第二代。他的父親早在一九四五年就開始經營舊書攤,並親自題字「松林書局」。後來,他接手了父親的家業,靠著收集二手書,一做就是一輩子,如今這家舊書店也走過七十多年的歷史,成為尋找牯嶺街舊風貌的媒體記者必定參訪之地。
松林書局之所以傳奇,乃因其店面狹小,卻擠了十萬本舊書,層層堆疊,只留一個人可通行的小道進入。有人問,這樣如何找書?蔡老先生一概回答:「你要什書,只要有的話,我都可以替你拿到!」此種特異功能還流傳於書迷之間。
松林書局近十年前發生一場火災,後面及鐵皮屋二樓的書,幾乎都被熏黑或因救火灑水而發霉了。蔡老先生年老無力整理,竟讓它原封不動擺置,有愛書人逛書店,據說前進到後面藏書處,就被整片焦黑到快成灰的書況,嚇得奪門而出。但蔡老先生每天仍坐在店門口搖椅,一邊看顧店面、一邊聽收音機。這鏡頭,竟成牯嶺街奇景之一。
最近一、兩年,文化部獎勵舊書店業者,松林書局透過當地社區營造計畫業者的申請,獲得補助整修書店的經費。改造以後的書局,毀壞、發霉的書都移走,並重新消毒、油漆、增添書架,成為煥然一新的舊書店。
浴火重生的松林書局,於二○二○年十二月十二日重新營運。蔡老先生仍經常來看店,子女也輪流值班照顧店面,已有第三代準備接手。年輕後輩者亦開始設置臉書、網頁,介紹所收的珍貴舊書等,讀者若要尋找稀有圖書,也可從臉書上知曉。
松林書局因為是牯嶺街舊書街的開創者之一,值得像歷史建築一樣,列入文資保存。今日修復煥然一新,更讓人緬懷牯嶺舊書街史上的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