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世代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回復: 0

[歷史知識] 【走過歷史】淡蘭古道上的竪石與白蘭

[複製鏈接]

2110

主題

2110

帖子

6453

積分

海軍元帥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積分
6453
發表於 2021-10-23 23:15: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滾落於基隆河中的竪石,旁邊多了四、五公里的河堤,居民走在河堤步道上,就可看見這個歷史遺跡。圖/吳鴻霖
文/吳鴻霖

位於瑞芳東和里與傑魚里交界處的淡蘭古道,是清代淡水廳至噶瑪蘭廳之間的交通要道,過去山上豎立一塊巨石,人稱「竪石」,山下的地名,俗稱竪石仔;山腳有間土地公廟(安德宮),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而當時平埔族人白蘭最早開鑿山邊險窄的小路。民國二十幾年,某日豪雨或地震造成山崩,這塊高約八公尺、寬約一層樓的大石,從山上滾落基隆河中。

根據《瑞芳鎮志》記載,嘉慶三年(一七九八),已有閩南人到三爪仔坑開墾,庄內有一「立」石,故稱竪石。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安徽桐城人姚瑩(姚鼐姪孫),三十六歲被派至噶瑪蘭擔任通判(即廳長)。他從台南出發,詳細記錄途中的地名、路程與見聞,寫成〈台北道里記〉,是淡蘭古道最早的文獻:「暖暖迎日東行二里許,稍平廣,可三百餘畝,居民四、五家散處……復過溪南岸,仍東行三里,至鯽魚坑;過渡,沿山二里,伽石路甚險窄,土人白蘭始開鑿之,奇其事,以為神所使云;二里至三貂嶺下,俗云三貂仔,有汛。」

文中描述伽石的山路非常危險狹窄,土人白蘭最先開鑿,他的事蹟人人稱奇,有如神明(土地公)指使般。現今基隆暖暖、碇內,瑞芳楓仔瀨、三貂嶺都是兩百年前的地名;鯽魚坑,即今傑魚坑;伽石,指竪石;三貂仔,是瑞芳國中一帶的三爪仔坑。「姚門四傑」之一的姚瑩,形容三貂嶺的山路是窄徑懸磴,「肩輿」不能進,由此可知,他坐在轎子內,從艋舺出發,沿著基隆河南岸東行,經過錫口(松山)、南港、八堵、伽石……三天抵達噶瑪蘭。

兩百年前,竪石還在山上,姚瑩可能在山下的土地公廟短暫停留,與人聊天,看到小廟旁邊祭拜白蘭的香爐,才知道他開鑿山路的故事,又聽到閩南語的地名,竪與「站著」的「站」同音,無法寫出此字,只好寫「伽」。

民國七十年,瑞八公路拓寬,拆除山邊老舊的土地公廟,新廟改建於附近路旁平地。右廂內「白蘭公」紀念碑,證明姚瑩文中之敘述,代表當地居民還記得清朝先民的事蹟;供桌下方一小塊大理石,鐫刻「清乾隆時代」,說明白蘭是那時的人。

新廟與河中竪石相距不到百公尺。五十年前,竪石前的河水較深,通稱「竪石潭」,夏天颱風過後常有人在此跳水游泳。現在,竪石潭變淺了,大石頭旁邊也多了四、五公里的河堤,居民走在河堤步道上,就可看見瑞芳歷史的遺跡──竪石。

碑文描述:「淡蘭道繫悠悠心,四腳亭蔭旅人行」,姚瑩是淡蘭古道的旅人之一,行經的碇內、瑞芳四腳亭、大寮、竪石仔等地至今已兩百年。兩百年來,許多淡蘭古道的山徑成為公路消失了,但是白蘭公開鑿山路造福鄉梓和後人的精神,仍留存於萬壽山下,不會被時代的洪流沖走,一直與竪石同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自動贊助|NG新世代綜合論壇

GMT+8, 2025-4-28 02:25 , Processed in 0.038707 second(s), 19 queries .

抗攻擊 by GameHost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一粒米 | 中興米 | 論壇美工 | 設計 抗ddos | 天堂私服 | ddos | ddos | 防ddos | 防禦ddos | 防ddos主機 | 天堂美工 | 設計 防ddos主機 | 抗ddos主機 | 抗ddos | 抗ddos主機 | 抗攻擊論壇 | 天堂自動贊助 | 免費論壇 | 天堂私服 | 天堂123 | 台南清潔 | 天堂 | 天堂私服 | 免費論壇申請 | 抗ddos | 虛擬主機 | 實體主機 | vps | 網域註冊 | 抗攻擊遊戲主機 | dd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