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萬物行將凋零,從盛夏酷暑要過渡到寒冬,一個蕭瑟的季節,自古逢秋悲寂寥,如果再加上秋雨帶來的寒意,則是蕭瑟更加上悲涼了。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秋天,萬物行將凋零,從盛夏酷暑要過渡到寒冬,一個蕭瑟的季節,自古逢秋悲寂寥,如果再加上秋雨帶來的寒意,則是蕭瑟更加上悲涼了。
說到秋雨,大部分的人先想到的是,因秋瑾女士的遺言而廣為傳頌的「秋風秋雨愁煞人」一句。
然而,這句並非秋瑾的原作,而是秋瑾女士引用了清代詩人陶澹人〈秋暮遣懷〉詩裡的句子:
人生天地一葉萍,利名役役三秋草。
秋草能為春草新,蒼顏難換朱顏好。
籬前黃菊未開花,寂寞清樽冷懷抱。
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出門拔劍壯槃遊,霜華拂處塵氛少。
朝凌五嶽暮三洲,人世風波豈能保。
不如歸去臥糟丘,老死蓬蒿事幽討。
是的!秋雨是愁煞人的!李清照〈聲聲慢〉說: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一個「愁」字,不足以說清楚這境況的悶鬱,於是詩人用了雨打梧桐,點點滴滴,聲聲敲在人的心坎,如此清楚的雨聲,讓你連想要忽略這樣的黃昏秋雨都不可得。
而秋夜聽雨打梧桐,則比黃昏更悽愴些!所以宋人周紫芝於〈鷓鴣天〉詞說:「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李清照在〈聲聲慢〉中才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連續十四個字,七個詞來表信秋雨的煩悶、無奈!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那怎麼排遣呢?看來只有杜康了!既澆胸中塊壘,又解身上濕寒。
周紫芝說:「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夜深人靜,秋雨淅瀝,悶得人輾轉失眠,此時加上梧桐葉上的雨聲,一滴一滴清楚無比,自是聲聲刺耳、聲聲是別離!
這時,我們的詩人韋應物開始擔心也懷念起了故友,於是寫了一首詩〈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想想,這「今朝郡齋冷」以及「落葉滿空山」這風雨,必然是秋雨。
秋雨帶來的淒寒,夜夜清寂難耐,別離愁緒,自是十分濃烈,於是,更加令人想念起遠方的。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說:「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共剪西窗燭,多麼令人懷念起當年的相聚,剪燭西窗、秉燭夜談,少年的豪氣與滿腔熱血,如今各奔四方,相聚已難,這夜雨漲了秋池,霹靂啪啦的雨聲,歸期難待,令人難寐!
更有甚者,在旅途的客船上,聽秋雨一夜打蓬,更是淒清難耐!鄭板橋的〈瀟湘夜雨〉詞:
「風雨夜江寒,篷背聲喧。漁人穩臥客人嘆,不知明日晴也未?紅蓼花殘。
晨起望沙灘,一片波瀾,亂流飛瀑洞庭寬。何處雨晴還是舊?只有君山。」
使得「篷背聲喧」的,自是風雨;而「紅蓼花殘」則是秋季。
這秋雨,使得「漁人穩臥客人嘆」,漁人是看慣了這風風雨雨,所以穩臥,旅人則愁風愁雨,怕耽誤行程,所以「嘆」!
真是一樣風雨兩樣情!其實,秋雨也不盡都是如此悲悽。
經夏入秋,秋雨過後,溽暑已去,天氣轉涼。此時自是身心雙暢,清涼舒爽。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的這首〈山居秋暝〉,描繪剛下過雨的新秋美景,閒適而令人愉悅,何來秋的悲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