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隨春雨過江南,不只過了江南,也來到了這個島上。 圖/陳牧雨 夢隨春雨過江南,不只過了江南,也來到了這個島上。
於是,枝頭冒出了嫩芽,百花開始舒放,原野一片綠油油的景象。雖然這裡不是四季分明的地方,卻也能讓人強烈感受到春色遍野的氣息。畢竟這是屬於花的季節,看到花開了,春也就到了!
細數春天的花卉,無疑桃、李、杏最具有代表性,這可以從古人詩詞文章裡得到證明。
先從桃花說起吧!遠從詩經時代,就有膾炙人口的詠桃詩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詩經‧周南‧桃夭》)。多浪漫,配合著灼灼其華的夭桃,這春天,正是花嫁的美好季節!
唐朝詩人劉禹錫,被派離長安十年後回到京城,聽聞玄都觀桃花盛開,艷紅如一片彩霞,人人爭相前往觀賞,他回想起離開京城的時候,這道觀並未見桃花,十年來的人事物的變遷可真令人感嘆,於是寫了一首詩以記此盛況:「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其中「劉郎」,說的當然是劉禹錫自己。
後來,劉禹錫又被派離長安,這次一去十四年;十四年後再度回到長安,重遊玄都觀,發現桃花全部不見了,換成滿地黃白的蔬菜花。
這前後橫跨二十四年,從無到有再回到無,這有如滄海桑田般的震撼著詩人的心緒。於是,我們詩人為此再作了一首詩〈再遊玄都觀並引〉:「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詩人為了讓後人了解這前後的因緣,還特地為這首二十八字的七言絕句,寫了一百多字的引言。
而「前度劉郎」這一句,也因為這首詩的廣為流傳,成了後人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去了又來的人」。
唐朝另一詩人崔護的〈遊城南詩〉是另一首很有名的桃花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詩人以桃花來傳達「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看來宋代歐陽修的名句:「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多少都有受此詩的影響吧!
談到桃花,就非得談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不可,因為這篇文章太有名了,有名的不只是文采,而是淵明把深藏在中國人靈魂深處,隱隱又鮮明對烏托邦的嚮往給掏了出來。
至於這烏托邦為什麼要藏在桃花深處?
或許是因為桃花的繽紛容易惑人心目,雖然使得迷津的武陵人不知不覺的誤入這個烏托邦;卻也因為花霧飄漫,讓想再度前往的人找不到進入的洞口。
於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旭的〈桃花溪〉一詩裡忍不住要問:「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桃花源的入口究竟何在?
南宋詩人謝枋得在他的〈慶全庵桃花〉這麼說:「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世人拚命的想尋找這「世外桃源」,桃源人卻擔心世俗人會破壞了這個與世無爭、沒有壓迫、沒有困乏、人人怡然自得,無憂無愁的完美世界!
雖然中國人從此再也沒有尋得桃花源。然而,桃花源依舊靜靜的沉潛在人們內心的深處;不過,偶爾還是會探出個頭來,撫慰一下被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所炙傷的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