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餅加工廠備有簡易烘乾室。圖/老農從柿果柿餅到柿霜。圖/老農 文/老農
再過幾天,就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從農曆九月開始,柿子陸續成熟上市。由於好柿與「好事」諧音,寓有吉祥之意涵,而柿果橙黃色澤討喜,也帶有濃濃傳統節慶意味。
在民間,有句諺語,曰:「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俗話也說:「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此時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極高。古人有詩,說:「秋去冬來萬物休,唯有柿樹掛燈籠;欲問誰家怎不摘,等到風霜甜不溜。」
梁代陶弘景所著《名醫別錄》中,說:「柿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而據《本草綱目》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止血之功。」清代著名醫學家王士雄所撰的《隨息居飲食譜》中,又云:「鮮柿甘寒,養肺胃之陽,宜於火燥津枯之體。」
古人曾讚揚柿子「色勝金衣美,甘逾玉液清」,可謂之「金果」。根據中國文獻考證,柿子原產中國長江一帶,是中國原生果樹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栽培歷史。唐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讚美「柿有七絕」,曰:「一、樹多壽;二、葉多蔭;三、無鳥巢;四、無蟲蠹;五、霜葉可玩;六、佳食可啖;七、落葉肥大,可以臨書。」
柿子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等微量元素,藥用價值極高。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柿子味甘、澀,性寒,歸肺經。
柿子加工製成柿餅,含有甘露醣醇、蔗糖、葡萄糖和木密醇,有降壓止血、清熱潤腸之作用。附著在柿餅上粉狀結晶的白霜,稱之為「柿霜」,能治咽喉乾痛、口舌生瘡、肺熱咳嗽、咯血等症。柿葉含有多種活性成分,經加工製成柿葉茶,常飲能增強人體新陳代謝,淨化血液,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是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難得的保健飲料。
新竹縣新埔鎮的旱坑里,是全台以柿子加工製成柿餅的中心,已有百餘年歷史。此地終年難得下雨,季節風又強,陽光充足,因而所生產的柿餅,品質風味特佳,廣受各地消費者青睞。早年是採用石柿製造,但產量有限,後來從苗栗引進牛心柿,並成功研究出製乾法,產量約占全台灣總產量的八成以上。
柿餅的製作過程繁複,將去皮的柿青曝晒風乾,經兩、三天後,質地變軟,再由老師傅以熟練的手法,一個個把它捏成扁平型,放回柿篩上,繼續日晒風乾,一天指壓一次,連續四天四次後,將柿蒂翻面朝上,接著再日晒風乾一天。這道日晒風乾的過程,大約六至八天,晒至八分乾,就是風味俱佳的食用柿餅。若是讓水分完全晒乾而成柿干,則又是一番可口的風味。
柿餅在晒乾的過程中,完全靠經驗累積,最忌諱的是下雨及溼氣,因此,旱坑里的柿餅加工廠,都備有簡易的烘乾室,經烘乾幾小時,還增添殺菌作用,就可保存柿餅的色澤鮮豔。
柿樹,是秋天最美的樹。枝上掛滿紅亮的柿子,似繁星般點綴在鄉間村落,夕陽斜照下一樹流麗,滿目燦爛光輝交互。它把積蓄一年的力量,都集結在小小果子內,熱鬧地掛滿枝頭,讓人不由得心懷希望,相信人生都會「柿柿(事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