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樸實穩重的國立西洋美術館,位於東京上野公園內。圖/陳雲和 文/陳雲和
國立西洋美術館位在東京車站附近的上野公園內,由法國知名建築師勒‧柯比意(Le Corbusier 1887-1965)所設計。展出日本企業家松方幸次郎(1865-1950) 的個人收藏,一般稱「松方收藏」。內容涵蓋了歐洲自中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初葉,超過六千件的雕塑與繪畫,包括莫內、雷諾瓦、塞尚、梵谷、羅丹等世界級大師的名作,是日本唯一聚焦在西洋美術的國立美術館。
松方幸次郎是川崎造船所的第一代社長,也是明治維新元老。為了讓國人能夠欣賞西方美術真品,陸續收購了大量的藝術品,大部分存放在法國。
二次大戰後,日本政府與法國幾經協商,法國政府堅持收藏品必須安置在由法國建築師設計的美術館裡。柯比意獲選為設計師,帶著三位日本弟子合力完成這座美術館。一九五九年,這批藝術品順利運送至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正式成立。
柯比意擅長設計出巨大、平滑、對稱的水泥建築,注重建物與城市規畫的功能性,開創了建築的全新視野,被譽為「功能主義之父」,培養出不少日本弟子,為日本的現代建築演進帶來深遠影響。柯比意在日本留下的作品只有這座美術館。二○一六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入選為世界遺產。
這座可以向外側擴展的建築,實現了柯比意「可生長美術館」的概念。
館內的空間架構大約有七項設計要素:
一、視覺通透的地面層。
二、中央內庭。
三、主要入口位於建築物的中央內庭。
四、以坡道引導觀眾從中央內庭進入二樓展間。
五、長廊狀的展間可以從中央內庭向外增建。
六、隱性卍字平面秩序與立面四向開口。
七、展間以自由平面方式設置展品,無動線規畫。
二○一九年初秋,筆者前來參觀。走入園區,望見一棟巨大黑色的水泥建築挺立在雨中。一樓為中央挑高的大廳,從天井引入的天光,巧妙運用建築結構組成「十字架」。這個被柯比意命名為「十九世紀大廳」的空間,將建築、光、坡道、圓柱、不規則的天井和人完美統合在一起。
二樓展廳的天花板劃分為高五百五十公分與低二百二十公分兩個區塊,在展廳邊設置了露台,倚在露台可以再度欣賞一樓的雕塑群,讓人感受到層次豐富的建築空間。
出了展覽館,漫步在蒼翠庭院,細雨中羅丹放大版的〈沉思者〉似乎入定了。
一切源自一位日本大企業家的初心,牽引出複雜微妙的合作關係,成就了一座內涵豐富,外型獨特的藝術園地,造福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世間人、事、物的因緣微妙聚合,令人讚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