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明朝兩宮皇太后
文/余遠炫清朝同治與光緒皇帝年間,曾出現兩宮皇太后:東宮慈安太后與西宮慈禧太后;而在明朝萬曆時期,也曾出現兩宮皇太后:慈慶宮的仁聖皇太后與慈寧宮的慈聖皇太后。明朝的兩宮皇太后相處融洽,不像清宮的兩宮太后表面和睦,背後卻波濤洶湧。
仁聖皇太后是明穆宗隆慶皇帝的繼任皇后,第一任皇后姓李,本來是隆慶皇帝當裕王時的王妃,為裕王生下一子一女,裕王即位前,李氏卻病逝,子女也夭折,於是立陳氏為王妃,即位後追贈李氏為皇后,陳皇后就成了繼任的皇后。
陳皇后美麗又賢慧,常規勸隆慶皇帝,不要太過縱情聲色,但隆慶皇帝卻不理會陳皇后的勸諫,並因此疏遠她。慈聖皇太后則是服侍仁聖皇太后的宮女。
慈聖皇太后姓李,出身民間基層,父親原本是個泥水匠,因故鄉發生災害避難到北京;十五歲那一年被父親送進宮裡當宮女,成為「都人」(都城裡的人,泛指宮人)。
隆慶皇帝喜歡這個漂亮女孩,於是寵幸了她,並封為才人,後來因為生了神宗皇帝朱翊鈞而讓她成了貴妃。雖然李貴妃受到寵愛,但她不忘故主之情,對陳皇后始終恭敬有禮。
朱翊鈞還小的時候,除了會先向父母親問候,也會跑去找陳皇后請安,陳皇后只要聽見朱翊鈞的腳步聲就很高興。歡樂時光總是很快就溜走,隆慶皇帝當了六年皇帝後去世,朱翊鈞即位就是後來的明神宗。
神宗當時只有十歲,於是就行了兩宮太后主政的局勢。陳皇后與李貴妃用馮保取代孟沖,成為新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又換下高拱,重用張居正為首輔大學士。
馮保為了討好兩宮太后,建議尊陳皇后為「仁聖皇太后」,李貴妃為「慈聖皇太后」,分別居於慈慶宮與慈寧宮,這樣的做法就無所謂嫡母與生母的分別,皆大歡喜。
兩宮太后中,生母慈聖皇太后教導嚴格,嫡母仁聖皇太后則慈祥可親。慈聖皇太后雖然參政,卻沒有政治野心;仁聖皇太后更是以國家利益為中心,公正而不徇私,明代後期的兩宮太后,對萬曆新政的推動,貢獻良多。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