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 西南民族趕街 什麼都有什麼都賣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610/C20210609204901309.jpg中國西南村寨間的趕街。 圖/出谷司馬文/出谷司馬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謠叫做〈小毛驢〉,當中有這麼一段歌詞,唱著「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著去『趕集』」,相對於現代都市中便利商店林立,方便的網路代購通路,我們其實很難理解,到底什麼是歌詞中的「趕集」?
所謂的「趕集」,其實就是在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所形成的一種定期市集,藉由定期定點的匯聚,讓附近的民眾可以在此地進行農產或商品的交易。
趕集,隨著地方方言的不同,有許多不同的稱呼,在中國西南地區一般稱為「趕街」或是「趕場」。因為這些進行交易的場所通稱為「街子」,因此到街子上去進行買賣活動,就被稱為「趕街」了。
在以往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中,趕街主要是進行農產品的交易,少數民族將自己所出產的農作物帶到街市上來,跟別人交換他們的農產品。與此同時,也會交易著一些他們的手工作品,像是衣著、首飾、配件等,隨著時代的推移,在當代的趕街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商品,像是電器、家用商品,甚至還能夠看到多樣化的3C產品在街子裡販售。
以往在街子上的交易都是跨族群的,因此在這種趕街的場景中,我們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穿著各種少數民族服飾、操著不同民族語言的人在此地聚集。同時,在街子上,人們交換著他們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訊息,所以也是一個資訊傳播的場合。
通常一個地方會在每個月固定的日子裡趕街,由於這是當地人獲取商品與交換訊息的重要機會,因此當地人總對趕街的日子瞭若指掌。有的人會告訴你,我們這裡趕「二五八」,或是「三六九」,意思是每逢日期個位數字是二、五或八,或是三、六或九時,就會有趕集的活動,至於講的是農曆還是國曆,則看地區不同,趕集的頻率也會依地方而有差異,跟台灣的流動夜市有著異曲同工的相似。
由於以往人口不像現在這麼多,街市上也鮮少出現大型的交通工具,趕街的街子雖然都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倒也不致於會到摩肩接踵的群聚狀況。但是今日的趕街,卻往往造成道路的壅塞與交通癱瘓,因此一般人之所以對趕街日子這麼敏感,一方面是為了交易,一方面是為了要避開堵車。
為了化解這個交通問題,有的地方甚至開闢一個更大的場地來供趕街使用。儘管現在網購通路在中國大陸已經相當普遍,即便是偏遠的西南地方,也能夠在網上購物,然後直送到寨子裡。但是,大部分的少數民族還是慣常在街子上趕街,除了感受一種車水馬龍的逛街感,或許這種原汁原味的購物,才是比較有樂趣的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