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釋疑】 大腦迷思(下)
文/洪蘭大腦的適應力很強,改變得很快,才五天,大腦就重組了它原來的功能。這個大腦的可塑性使我們可以應付外界突發的各種意外情境,大腦若是定型了就不能變動,那麼我們的祖先就無法度過冰河時期的災難了。
人類大腦的這個可塑性已有很多的實驗證據,現在甚至有證據,冥想也能改變大腦的結構與功能,它是一個事實,已經沒有任何爭議的餘地了。
至於什麼叫聰明呢?我們的定義是「在新環境,適應新情境需求的能力」,也就是「應變能力」以及「預見事情發生的能力」。例如,搬到一個新的地方,有些人會馬上巡視一下新環境,了解新環境所提供的資源(如看逃生門在哪裡、樓梯在哪裡,有點像武俠小說中的做案前先勘察地形),然後去看提供每日生活所需的地方在哪裡,如超級市場、加油站等等。
有智慧的人有預見事情發生的能力,能未雨綢繆,先做好準備。我們認為能這樣做的人是聰明的,是先知先覺的,不能這樣做、等待事情發生才反應的是後知後覺的人。
這個先知先覺的能力包括敏銳的觀察力,體會別人感覺的同理心,以及有效的執行力,因此檯面上成功的人多半是細心、體貼、陽光型的人。
所以父母不必再送孩子去補習班了,因為這世界不缺乏會念書的人,但是缺乏會察言觀色、懂事、會做事的人。在二十一世紀,我們在乎的不再是考多少分、考第幾名,而是能不能把一件困難的事做好,並且樂在其中(全心投入才可能面帶笑容)。
在這個世紀,有好奇心、執行力和毅力才是符合新時代要求「聰明」的人,「背多分」是十九世紀過時的念書方法。請把要背的東西交給電腦去記,把孩子大腦的資源釋放出來做組織和整理,這才是新世紀對新人類的新要求。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