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臭豆腐乳散異香
文/朱振藩《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他和我是小同鄉,其「閨房記樂」的情節,堪稱是吃臭豆腐乳的經典。
原來沈復的嬌妻芸娘喜愛這個奇味,偏偏這玩意兒,卻是他「生平所最惡者」,甚至取笑她說:「狗無胃而食糞,以其不知臭穢……卿其狗耶?」但這位被幽默大師林語堂讚為「中國最可愛的女人」並不惱怒,只是用筷子夾起它,強塞丈夫口中。沈復不得已,「掩鼻咀嚼之,似覺鮮美;開鼻再嚼,竟成異味。從此亦喜食。」臭豆腐乳的魅力,由此即可見一斑。
浙江寧波有句俗諺:「三日不食臭,腳步邁不開。」他們所謂的「三臭」,分別是臭冬瓜、臭莧菜和臭豆腐乳,都是下飯妙品。由於「寧波幫」的商人們,在海外赫赫有名,於是這「寧波三臭」,也隨著他們飄洋過海,「臭名遠揚」到世界各地,台灣亦為其一。
臭豆腐乳又簡稱臭豆腐,實則非同一物,在文人的筆下,需要仔細甄別。寧波籍作家白忠懋在〈甘為逐臭的老饕〉一文中指出:「路過集市,見有人圍著個小販,湊上前去,異香撲鼻,那是久違了的臭豆腐的氣味。這一方方的豆製品,為我平生所最愛的菜餚。我急不可待地掏出一元錢來,買了六十方。路人聞了都說臭,我卻聲辯:『不,它可香哩!』」而此臭豆腐口味「美妙之處,在於有複雜的難以名狀的滋味,且是在氣味的伴同下,讓人去慢慢體會。」旨哉斯言,道出其中關鍵所在。
此外,散文大家汪曾祺對此物亦有所著墨。指出:「北京人說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過去是小販沿街叫的:『臭豆腐,醬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他並認為「臭豆腐就貼餅子,熬一鍋蝦米皮白菜湯,好飯!」
我的北京食友吳君,曾經如法泡製,食罷舌底生津,說出親身體驗,露眉飛色舞狀,謂炎夏時食此,不啻天廚仙供。
以往「王致和」的臭豆腐,是用方而大的玻璃瓶裝,一瓶一百元。汪老感歎地說:「得很長時間才能吃完,而且賣得很貴,成了奢侈品。我很希望這種包裝能改進,一器裝五塊足矣。」
他想要的迷你包裝,似乎很難實現。但台灣的臭豆腐乳,亦裝玻璃瓶內,裡面約二十塊,應是滿適中的。
在台灣所製的臭豆腐乳中,以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坤昌行」最具口碑。它是家老字號,據說蔣介石頗嗜此味,因而聲名大噪,凡吃貨皆喜食。其臭獨沽一味,堪稱臭冠食壇,業臻瓶啟四鄰「香」,無不掩鼻走的最高境界。質地非常細膩,入口柔糯立化,用來搭配稀飯、泡飯、白粥,固然極棒;以這夾吐司、饅頭,亦頗清采,餘「香」環繞唇齒,食罷但覺飄飄然欲仙矣。
以前新北市永和區的「三分俗氣」,生意鼎盛時,山珍海味殊妙,贏得食客歡心。我和店東曹一兄交情匪淺,每在恣享珍饌後,他事先熬一甕白粥或地瓜稀飯,或瑩白如雪,或金相玉質,望之食興再起,隨後上幾盤素食搭配,有「雪菜百頁」、「高麗菜炒玉女番茄」、「豆豉山蘇」、「小韭菜煎蛋」及必備的臭豆腐乳等,邊吃邊聊,盡歡而散,真快事也。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