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 少數民族的身後世界
文/出谷司馬生老病死,是人們一生當中總要面對的課題。荷蘭學者范杰內普(A. Van Gennep)將這些人生必經的過程稱為通過儀式(rite of passage),意思就是從一個階段「通過」到另一個階段。為了讓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順利「通過」,因此總需要許多儀式,來協助人們過渡到下一個階段。所以,有的宗教會給新生兒洗禮;有的族群會為青少年舉辦「成年禮」,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婚有婚禮,死亡,也有喪禮。雖然禮俗隨各地不同,但卻也因為代代相傳而內化成為許多人面對生命禮儀時必然會舉辦的「通過儀式」。
儘管喪禮不是件吉利的事情,但是為了讓親人走得平靜,讓家屬活得心安,在不同民族間都流傳著許多身後世界的想像與說法。
以彝族來說,彝族人相信人死後會化為三個魂。其中一魂,彝族人稱為「那格」,會隨著屍體埋葬;第二魂是「那居」,會隨著喪葬儀式回到祖宗那裡去;第三魂「那引」,則會化為厲鬼危害人間。也因此,為了避免被「那引」攪擾,彝族人會靠著祭祀來讓活著的人過得平安。
在貴州的水西苗族對身後之事則有另外的想法。他們認為人死之後會經歷許多關卡,若沒有儀式操作者適時的提醒,亡者將無法找到合適的路。這種提醒就稱為「指路儀式」,許多其他民族也都有這樣的儀式,甚至還有所謂的「指路經」傳世。
水西苗按不同的姓氏,各有其鬼師來為死者指路。鬼師熟知該姓氏歷史,叫得出亡者祖先的名字,也背得出亡者祖先的家譜。
在這一路上,鬼師會念誦亡者的先祖並歷數各個關卡的看守神靈,到了路的盡頭,亡者會看到一個三岔路口,這三岔路,一條是給漢人走的,一條是給其他少數民族走的(一般會說是給「仲家人」走的,也就是現在的布依族),中間的路才是苗族走的。順著中間的路走去,會遇到三口井,中間的井是給苗族喝的,喝了中井的水就可以見到自己的祖先。
在雲南的納西族則在他們的東巴經典中記錄了亡者要走的路,稱之為《騎馬接祖經》。這本經書用於亡者的超渡儀式,也是類似上述的「指路儀式」。在儀式中,操作儀式的東巴祭司會先吟唱亡者一生的豐功偉業,然後就為亡者獻上「冥馬」。亡者的亡靈騎著冥馬就可以上路,將亡者送往祖先最初聚居之地。
仔細來看,這些身後世界的描繪,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將亡者的魂魄送往祖先那裡,為的都是一種「回家」與「落葉歸根」的想法。
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後者儼然成了華人世界對往生者的普遍態度。同樣的,這樣的態度也在少數民族中看得到。儘管儀式略有不同,故事各有想像,但期望給予先人的崇敬與對活人的安慰,似乎是各民族不變的心願與想望。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