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萬世師表說孔子
文/余遠炫孔子是政治家與教育家,在他所處的時代,他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受教的學生多達三千人。這個人數在現代來看很容易達到,但在超過兩千五百年前,確是不容易實現的數字。孔子把教育從官學擴大到私學,讓更多人有機會接受教育,通曉禮、樂、射、御、書、數等學問,學生中出類拔萃的就有七十二人之多。
孔子在明世宗時代被去掉王號,重新定調為「至聖先師」,到了清朝順治二年,稱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恢復了部分元武宗時期的稱謂;順治十四年時,再度調整回「至聖先師」的稱號。順治傳位給康熙之後,康熙從小苦讀儒家經典,等到他擒鼇拜敗親政,滅三藩收復台灣後,康熙二十三年時便南巡到山東曲阜祭孔。
過去專制君主中,以宋代君主祭孔時行兩跪六叩禮最為尊重,但康熙則在孔廟對孔子行三跪九叩禮,是帝王中第一個對孔子行大禮的君主。康熙對儒家代表人物獻上最敬禮,目的也是希望收攬讀書人的心,讓清朝的統治更加順利。這一年的祭孔,孔家代表人物是六十四代孫孔尚任。
時年三十六歲的孔尚任,成為孔家推薦的「引駕官」,並在康熙皇帝御前講經,孔尚任這時只是留著鬍子的童生秀才,科舉考試並不順利,但受到康熙皇帝以「不拘例」的方式破格任用為國子監博士。除了對孔子後人給予優厚待遇外,康熙親自御筆題字「萬世師表」,書法字由孔家收藏,「萬世師表」則製成匾額懸掛在孔廟。
古人以「天地君親師」做為跪拜的對象,康熙跪拜孔子,也是基於孔子為「先師」的原故。據說康熙祭孔後又到孔墓,卻沒行跪拜禮,因孔墓墓碑上刻著「大成至聖文宣王」,皇帝不能向低一階的王跪拜,但用黃布遮掉最後的「王」字後,康熙也在孔墓行跪拜禮。
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先生來到台灣後,拿掉了歷來對孔子後裔世襲「衍聖公」的稱號,改稱「奉祀官」,並將家族典藏的「萬世師表」康熙皇帝御筆書法捐贈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讓台灣民眾有機會欣賞到康熙皇帝的御筆真跡,以及「萬世師表」這一段歷史,孔先生的胸襟,令人讚歎。
頁:
[1]